所在位置:首页 > 助力冬奥

【冬奥之城】冬奥村里的青春服务团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2-19 08:14:24

  张家口冬奥村部分志愿者。张家口冬奥村供图

   

  张家口赛区核心区,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接待了7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两千多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

  他们入住的张家口冬奥村,由来自不同领域的800多名年轻志愿者提供服务。

  这个青春团队是如何运转的?

  “要帮着找回眼镜、鞋、手机等各种物品”

  冬奥村,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

  2月13日,交通领域负责人王瑞港接到一个求助。接近17时,从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回来的班车上下来一位巴西代表团运动员,刚过了安检他发现ipad丢了,急慌慌跑到志愿者处求助。

  王瑞港来自河北大学,他所在的交通领域一共有19名志愿者,负责在冬奥村班车站引导外国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上下班车。

  “我们从手机上能看到ipad确实在另外一个地点。”王瑞港说,这名运动员说ipad里有很多重要的资料,必须找到,“能看出来,他非常焦急,说着就要往外冲。”

  王瑞港一边做安抚工作,一边上报,“非常快,我同事协助找到了搭载这名乘客的班车司机,并帮忙从班车上找到了丢失的ipad。”

  王瑞港说,几乎每天,交通领域都会接到运动员或随队官员丢失物品的求助,“要帮着找回眼镜、鞋、手机等各种物品。我们往往需要先帮助失主回忆大概丢失的位置,再帮助他们联络班车、场馆那边的工作人员,去寻找这些物品,基本都能找回来。”

  志愿者服务的领域不同,工作内容不同。

  张怡然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她所在的NCS领域主要服务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冬奥委会及冬残奥委会的日常工作,“当代表团有生活、交通、赛事等各方面的问题和需求时可以向我们求助,我们会协助解决问题并反馈给北京冬奥组委。”张怡然说。

  NCS不同的小组对接不同的代表团,张怡然和另外9名同学对接澳大利亚代表团,“1月23日,澳大利亚代表团的第一批随队官员抵达冬奥村,他们提出的要求是,让我们协助购买一口电饭锅。”张怡然说,经过志愿者的多方协调,这口电饭锅如期抵达。

  张家口冬奥村有工作人员和运动员等数千名,这些人的医疗问题也需要解决。

  志愿者刘鹏所在的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就承担这项工作。

  刘鹏来自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在综合诊所,他依然值守急诊科,“从1月23日综合诊所开诊,已经接待了300多名患者,其中三分之一是外伤。”

  刘鹏介绍,冬奥村里综合诊所的急诊科和他所在医院的急诊科大有不同,“每个代表团都有随队医生,他们针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安排,会对伤情处置有不同的要求,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平时处置伤情的原则来定治疗方案,所以就需要更充分的交流,让患者和队医对伤情有更多了解。”

  综合诊所的医生志愿者,还曾收到瑞典患者赠送的冬奥会徽章,以表示对他们治疗的感谢。

  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志愿者在为患者检查。 张家口冬奥村供图

   

  “天天都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也不简单”

  “这里是场馆通信中心,收到请回答。”

  “收到,收到。”

  每天,张家口冬奥村场馆通信领域志愿者郎冰都要重复上述呼叫,“我负责场馆通信记录,要登记手台的每次呼叫时间、内容。”郎冰说。

  郎冰所在的小组有16名志愿者,分成了两组轮值,除了登记呼叫信息,还要按时段呼叫不同领域的负责人,“以确保大家都在岗,有情况时能及时找到人解决。”郎冰介绍,有时,遇到突发情况,比如比赛延期,还需要场馆通信中心搭建平台,把多个部门负责人拉到同一个平台,“相当于建群,来发布最新的信息。”

  这项工作并不复杂,但需要耐心和及时。

  类似的还有住宿领域。

  李思佳在住宿领域做志愿者,她是河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我所在的小组有16名志愿者,负责各国代表团的房间分配工作。”李思佳介绍。

  住房分配小组分上午、下午班,每组6个人,对应9-10个不同代表团。

  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又复杂,各国代表团的入住人数和房间由北京奥组委先行分配,李思佳和小伙伴负责按照名单一一对应发放钥匙登记,说它复杂,是因为几乎每天房间入住情况都会有变化,“有离境的,有去北京比赛的,有需要调换房间的,就需要随时更新,并通知相应部门。”李思佳说,比如跟随房间一起调整的电器、床等设施。

  “这项工作挺枯燥,也比较繁琐。但是天天都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也不简单。”李思佳说。

  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一共有114名医护志愿者,来自20多家医疗单位,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我2021年11月6日来到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当时诊所空无一物,我们前期负责协调安装调试各种设备,工作非常繁琐。”刘鹏介绍。

  1月23日,综合诊所开诊时,按照二级医院配置了耳鼻喉、皮肤、B超、CT等29个专业。“和我们预想的一样,每个科室都有患者前来就诊,但我们每个班都有备班,也就不会出现患者等待的情况。”刘鹏说。

  因为防护服的有效期只有6小时,每组上班的医护人员都不能喝水上厕所。“大家尽量调整吧,我们要让冬奥村里的每一个‘村民’都有健康保障。”

  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志愿者和患者合影。 张家口冬奥村供图

   

  “我们代表着中国”

  张家口冬奥村的志愿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这次经历,对他们影响很多。

  “我现在能主动去和很多陌生部门协调解决很多问题。在这以前,我都不敢想象。”郎冰说,尤其是在春节和元宵节时,她通过手台向不同岗位部门的志愿者送祝福,收到回应,对团队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为志愿者工作,王梓萱要耽误几周的专业课,不过,她已经着手开始恶补,“耽误的是课程,但不应该是我的学习。”王梓萱说,这次志愿者之旅,她也学到了很多,运动员都很年轻,在餐厅,经常能看到他们看直播时,对队友甚至对手精彩表现的兴奋劲,“我也会被体育项目的魅力感动到热血沸腾。”

  从2021年8月到9月底,李思佳通过了北京奥组委的层层选拔,才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一名志愿者,李思佳说,之所以这么努力要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是因为“这是发生在我们国家的大事,年轻人得参与进来”。

  王梓萱来自河北大学,她在餐饮领域当志愿者,每当运动员进入冬奥村就餐时,她会在咨询台值守解决运动员遇到的一些问题,“有运动员要把餐带回宿舍,来咨询台填表领餐盒,还有的要调换餐厅电视频道,想看某场比赛等。”王梓萱说,第一次协助运动员填写好打包申请表,她特别有成就感,“就觉得自己也能为冬奥会做点小事,能帮到别人。”

  王梓萱是独生女,尽管有疫情的影响,但她的父母对她到北京冬奥会做志愿者非常坦然,“我和我父母都相信国家,相信国家能有强大的能力控制好疫情,我在冬奥村也会做好防护,不给其他工作人员添麻烦。”

  王旖宁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她在张家口冬奥村语言领域当志愿者。2008北京奥运会时,王旖宁7岁,当时的帆船比赛就在她的家乡青岛举行,“我小时候常跟家长去奥帆基地玩,印象很深刻。”王旖宁说,她所在的志愿者小组承担着冬奥村的翻译工作,比如综合诊所、服务中心等场所,“我们学校来了一百多名学生,大家都想为国家做点什么。”

  2月14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徐梦桃拿下了金牌。在决赛过程中,澳大利亚代表团随队官员也在现场观看,他们也是夺冠热门。

  当徐梦桃夺冠时,张怡然和其他两名志愿者激动地欢呼起来。这时,澳大利亚代表团一名女官员走过来,“她过来祝福我们。”张怡然说,这一幕让她非常感动,“志愿者是外国看中国的小窗口,我们代表着中国。当外国运动员或随队官员对我有好的评价,我想,这或许会更加提高他们对中国的认可度。”(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责任编辑:田利新]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