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电力最强大脑背后的故事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2-15 09:32:10
张家口新闻网讯:“呼叫冬奥村电力保障团队!9时28分,你区域40号低压负荷点开关异常,请立即前往查看情况,并及时向现场分指挥部汇报。”“向现场分指挥部汇报,冬奥村5号夜景效果灯因覆雪融化导致信号异常, 现已处理, 不会影响夜间照明。”2月10日,冬奥村电力保障团队电力经理袁慧完成故障排查处理后向指挥部汇报。这是张家口冬奥电力保障团队依托EOC系统(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快速响应,指导现场工作的一个缩影。
北京冬奥会期间,国网冀北电力冬奥运行保障组完成了13.5万个自动化点位上传工作,实现了对7000多个负荷点的监测,大大提升电网运行指挥效率,确保了赛事期间电力平稳可靠供应。
“全力以赴,没有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只有确保全部负荷点位可控、能控、在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术。 ”时间追溯到2021年10月13日,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运行保障组组长陈军法在保障组成立第一天的表态发言掷地有声。
128个箱变、20个配电室、1300多个低压分支箱,共计13.5万个自动化点位三个月内完成监测数据上传。正常一个22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负荷点位任务量是2000个自动化点位,相互配合顺畅下至少也要一周完成。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我们确实做到了。在过去的三个月我们团队每个人每一天都是在和时间赛跑。我们主站传动的同志甚至连续打坏了四台打印机,可想而知我们的任务量有多庞大。”信息接入小组组长金言回顾起工作历程, 也会惊讶于最后完成的工作量。
点位传输并不是只在设备上完成收发装置安装即可而是要实现遥测、遥信的传输。是将开关、母线的电流、电压和功率,以及开关的位置、 保护动作信号等上送到EOC系统,并在EOC系统内完整的展示提供决策判断依据,这就需要现场和运行保障组后台双向配合完成。
随着OBS转播设备安装工作的开展,各场馆陆续进入“小闭环”防疫管控,白天无法工作,那就在场馆消杀完20点以后再进入,崇礼的夜晚每一天都是零下20℃,这对人和设备都是极大考验。
“那段时间我们小组调侃自己采用的是‘美国时间’,都是夜间以后才开始工作,每次最多坚持2小时就得去暖和暖和,因为时间一久脚底就会失去知觉,仪器也会被冻得失去准度。”保障组成员王永宏讲述着建设过程的艰辛。
“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只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才能保证数据的详实准确,才能换来系统的可靠运行和赛时的快速响应。”面对海量的数据,以及精确到极致的系统,信息接入小组实现了数据 “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错”的斐然成绩,不仅大大提升了巡视保障精准度和效率,也为设备赛时安全稳定运转提供了智能化的辅助决策。(记者 王宁 通讯员 贾函 林文亮)
[责任编辑:李雅雯]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