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忙在山岭雪道旁的FOP医疗站队员们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1-25 09:38:42
张家口晚报记者 赵娜 通讯员 李刚 高宇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医疗保障团队,是我市唯一一支在冬奥张家口赛区竞赛场馆内的医疗保障队伍。
根据保障任务不同,这支团队又分为运动员医疗站、观众医疗站、FOP(比赛场地)医疗站、转运组四个小组。其中FOP医疗站队员是比赛场地内,首先接触受伤运动员的医疗队员。他们将第一时间进入场地,判断运动员伤情并及时给予救治,对救治规范和专业性方面要求极高。目前,队员们正在加紧进行着各种学习和演练。
他们将守候在赛道最危险的路段
伤员躺在地上,4名医护人员背着急救设施迅速上前。队长闫俊飞查看伤员意识是否清醒,向医疗官报告伤情后,“一助”马贞华固定住伤员头部,闫俊飞迅速为伤员戴上颈托;“二助”医生李斌用纱布、绷带和支具为伤员进行腿部包扎、止血、固定;“三助”崔家鑫在一旁做辅助……
在市第一医院“颈部损伤合并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模拟现场,负责FOP(比赛场地)医疗保障的医护人员快速完成对伤员的紧急处理,将伤员转运到运动员医疗站,动作不徐不疾配合默契。
由86人组成的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医疗保障团队,其中FOP医疗站有24名队员。FOP是英文“Field of Play”的英文缩写,FOP队员是比赛场地内,首先接触受伤运动员的医疗队员。他们第一时间进入场地,判断运动员伤情并及时给予救治,对救治规范和专业性方面要求极高。
越野滑雪和其他场馆内的赛事不同,赛道盘沿在山丘之上,而医疗站就紧邻赛道,医疗队员们需要长时间露天站立在赛道最危险的路段,没有任何防风、防寒设施,是保障小组里工作环境最恶劣的站点,但也是整个保障中最关键的一环之一。医疗站的队员们需要和运动员沟通伤情,还要徒步行走到救治地点,对医疗队员的体能也是一种考验。因此,在挑选FOP医疗站队员时,选用的都是80、90后的青年骨干。
他们精进着一次次现场模拟演练
从发现伤员到救治转运,最短的处理时间只需要几分钟。但为了这几分钟的时间,从保障团队成立以来,FOP队员们就开始做准备,学滑雪、练英语口语、学习急救技能,丝毫不敢懈怠,一次次演练精进技术,一次次现场模拟提高队员之间的默契。
FOP医疗站分成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队长。为了准确及时地救治伤员,4名队长设定了颅脑外伤、胸部损伤、骨折损伤、颈部损伤合并下肢开放性骨折等多种演练脚本,从站位到实施,细化精确到每一位队员,每周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和模拟实战考核,每一个规定的动作都不能出错。
今年,4位队长参加了北京急救中心的培训,以及“相约北京”冬奥测试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在培训与实战中提升开放性损伤的包扎、骨折的固定、脊柱损伤的固定等急救技能。9月,FOP队员走进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进行实地现场踏勘,对颈部损伤合并下肢开放性骨折进行模拟演练。与平时在医院模拟演练不一样,这次从进场到救治开始的每一个流程都进行了实操。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手持脊柱固定板、支具、通讯手台等工具,背着二三十斤重的急救包,在接到医疗官的进场信号后,迅速赶到伤员身边进行救治。“穿着防护服,行动不如在训练时穿着普通衣服操作方便,这也为我们增加了一些实际困难。”闫俊飞说。
他们做好了最艰苦的保障准备
越野滑雪中心赛道由竞赛赛道、训练赛道、热身赛道组成。目前,在赛道较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都设置了医疗点位,以便医疗队员能在最快的时间里赶到运动员身边。在比赛开始前,队员们就需要背着急救包、拎着急救设施提前到达指定的位置,随时等待救援命令,一场比赛下来,户外保障时间最短需要1个小时,最长的时间甚至长达四五个小时。重要的医疗点位都是在坡陡弯急处,其中两个位于最陡峭的赛道附近,运动员过弯速度能达到50公里/小时。闫俊飞和李斌带着的两个小组,就被安排在这里。
“赛道附近风很大,寒风打在脸上生疼。比赛最精彩、最激烈的赛段,往往是风险最高的赛段。站点无法设置任何防风、取暖设施,我们做好了最艰苦的准备,并向同事学习了一些防风防冻的方法。”李斌说,为了保暖,医院给队员们配备了先进的防寒装备和药品,队员们也都自己准备了暖宝宝、暖水袋等“秘密武器”。
目前,FOP队员们一边忙着处理科室的事情,一边抓紧时间演练技能和练习英语口语。他们告诉记者,按照要求,急救队员要在负重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徒步到达指定地点实施救治。所以他们最重要的训练会集中在体能训练和夜间急救的演练。为此,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刻苦训练的准备,希望以理想的答卷,保障运动员们的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李雅雯]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