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助力冬奥

冬奥100天倒计时|筹办冬奥:从规划设计到全面就绪——一看我们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0-26 11:06:17

图片  

筹办冬奥:从规划设计到全面就绪——看我们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深秋的崇礼寒意渐浓,冬奥会筹办工作的累累硕果却散发出夺目的光和热, 点亮了建设者、参与者的激情和张家口人的冬奥之梦。

  从2015年7月31日申冬奥成功以来,张家口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 的嘱托,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在党中央和省、 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感恩奋进, 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张家口赛区从精心设计到科学施策,从全力以赴到只争朝夕,从排除万难到旗开得胜,高标准完成了场馆建设重任,把宏伟蓝图铺展在崇礼的绿水青山之间。

  眼下,冬奥会筹办工作全面转入赛时运行阶段。 随着气温转低,在夜晚和清晨,云顶滑雪公园赛道的造雪机轰鸣,为即将到来的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国际雪联北欧两项洲际杯、冬季两项训练周做着准备。

  站在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这个重要节点, 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分兵把口、 决战决胜,全力以赴冲刺冬奥筹办工作,用行动书写一份鼓舞人心的时代答卷。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韩文涛 摄影 武殿森

  场馆建设彰显“绿色理念”

  “依山就势”融入自然母体

  早在2020年底,我市76个冬奥项目就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如今,张家口赛区时刻备战、整装待发。走进赛区,触摸到的是场馆建设的“绿色脉搏”。

  “早在设计之初,‘绿色’就是张家口赛区的‘基因’,竞赛场馆尤为突出。”张家口奥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副经理孙小溪介绍,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是建设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减小对山谷生态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境友好工法,赛道部分以支桥的方式架设,保证了原地表径流路线与生态廊道不被阻断。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以及云顶滑雪公园的赛道均和原有山形地貌基本贴合,“这样不仅减少了对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也减少了土方量,节省了工期和资金。并且雪上场馆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很多措施,尊重原有自然环境,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扰动。”孙小溪说,日前,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以及云顶滑雪公园4个竞赛场馆获得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

  非竞赛场馆同样深刻融入绿色理念。置身冬奥村房间内,抬眼便可看到窗外连绵起伏的青山,木地板和浅色调墙面让人倍感温馨。“村内建筑全部采用有利于回收的钢框架结构体系,冬季采暖用绿电,还能控温。 浇灌植物、冲洗厕所大部分都用回收的雨水。冬奥村已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 ”张家口奥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冬奥村运营部副经理陈科旭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奥运核心区的绿化工程值得关注。崇礼区林草局总工程师杨建忠说,为形成奥运核心区完善的生态绿化体系,打造“春花烂漫、夏日青葱、秋色斑斓、冬浸水墨”的四季景观风貌,崇礼区六年来完成各类人造林工程109.2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底的52.38%提高到67%,冬奥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超80%。按照“黄土不见天”的要求,截至目前,奥运核心区完成太子城环岛、太子城遗址公园周边、凤凰路两侧等区域绿化,栽植乔木12.5万株、灌木337.8万株,植草8.6万平方米,播种草籽22.9万平方米。

  高科技赋能“雪上传奇”

  办赛参赛观赛“更如意”

  科技冬奥在张家口赛区得到充分体现,冬奥场馆特别是竞赛场馆科技成果荟萃。在张家口赛区竞赛场馆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立足科技前沿,积极参与和推进相关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一个个具有中国技术特色、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项目不断开花结果,赛区竞赛场馆的“科技范儿”越来越足,为办赛、参赛、观赛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

  作为张家口赛区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雪如意”的建成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张家口奥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剑介绍,作为冬奥会历史上首个使用冰助滑道的大跳台,“雪如意” 建设过程中,研发了跳台滑雪助滑道冰面温度位移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基于光纤光栅与物联网原理的测量和传输技术联合使用,既保证了实时性和准确性,又实现了系统本身对助滑道设施的零干扰;测量信息还可为运动员制定竞技策略,为后期助滑道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围绕场馆运行和赛事组织保障,张家口参与和推进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刘剑介绍,一是运用了智慧照明技术。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可为赛事提供多场景智能化照明模式,既满足了国际体育赛事转播对光环境的高要求,也避免了光污染,有效降低了能耗。还有智慧运营管理技术。云顶滑雪公园采用三维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运用3D全景安全控制台、 移动式哨兵车站等安防技术,提升场馆安全防范的智能化水平。

  雪质检测技术也应用于赛区场馆中。通过建立雪质判别模型,对雪硬度、雪密度、表面温度等雪道雪质的判定、监测,对赛事不同项目的用雪进行可行性预测分析和预报,提升不同气候条件下冰雪赛道制作和高效能造雪模式。

  规划设计留足“冬奥遗产”

  赛后利用助力可持续发展

  场馆建设过程注重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等方面成为示范,而场馆的赛后利用同样引人关注。

  “在冬奥场馆规划设计之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张家口赛区设计总负责人张利就曾表示,在每一个场馆的设计中,都尽可能增加其功能的韧性,留下可供赛后利用的空间和设施。”刘剑介绍。

  十月山巅,层林尽染。“雪如意”镶于林海,斜倚山峦,“S”形曲线与山体完美融合,少量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扫尾工作。刘剑介绍,“雪如意” 顶端的顶峰俱乐部,空间比较大,赛后可以作为集中的会议展览、 发布会等使用。赛道两侧有楼梯,是考虑未来旅游或者其他休闲活动,可形成沿着“雪如意”走一圈的循环。其下的结束区体育场采用平地而非反坡设计,以后可以作为足球场、各类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演唱会及发布会现场。

  云顶滑雪公园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7个雪上竞赛场馆中唯一一个利用现有雪场改造而成的场馆。 “我们在对场馆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始终贯彻一个思路,就是通过可持续的场馆设计来连接奥运赛事和场馆的长期运营。”云顶滑雪公园设施经理陈荣钦说。

  “冬奥会后, 我们将依托现有的场馆和这些年来培养的冰雪运动人才,加快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陈荣钦介绍,我市将以两个场馆群为核心,联合崇礼区其他雪场,充分发挥京津冀区位优势,继续举办群众性冰雪活动,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把张家口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冬季冰雪旅游目的地,“冬奥遗产”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长足发展。

  亮点直击

  “雪如意”照明安上“智慧大脑”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韩文涛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造型精巧,气势雄伟。作为备受瞩目的张家口赛区标志性工程,北京冬奥会赛时,夜晚的“雪如意”又将呈现出怎样的灯光效果呢?日前,“雪如意”灯光项目团队负责人、豪尔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副总经理孙伟介绍了 “雪如意”照明背后的奥秘。

  “我们将在建筑立面的玻璃及底部穿孔铝板部分采用投影设备,由远处投影,形成美轮美奂的3D震撼效果,结合建筑底部下照的光束灯,赛时可与赛道的点阵屏实现光耀五环的效果;赛道两翼则采用线条灯,营造七彩流动的动感效果。”孙伟说。

  据介绍,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为此采用了防水光束灯、染色灯、洗墙灯、投光灯等将近10万个灯具和投影设备。普通的灯一般只呈现一种或者几种颜色,“雪如意”的灯光却能变幻一千万多种颜色。这么多的灯具及灯光颜色如何有效调控,才能既呈现出最佳灯光效果,又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呢?

  孙伟介绍,他们为“雪如意”照明安上了“智慧大脑”,创新采用了物联网技术与多专业光影系统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3D灯光演绎的智能控制技术、多灯光系统基于同一时间轴实现四维联动控制技术等多项智慧照明技术,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灯具全部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灯,白天灯具外形不会影响建筑物及景观的整体性,晚上也不会对绿植及夜空造成紫外线伤害。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临建基本完工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武雅楠

       近日,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临时建设基本完工,正在加快推进收尾工作。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崇礼区太子城区域东南侧山谷,场馆由西向东依次为场馆运营综合区、运动员综合区、场馆技术楼、场馆媒体中心和转播综合区,场馆周边是一组组临建用房。“临建多,开发少,是我们场馆的特色。不仅减少建设污染,还能重复利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李振龙说,在建设过程中,中心建设团队充分践行“绿色办奥”的理念,将冬奥场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些临建主要服务于工作人员和运动员的工作、休息、比赛配套等。

  太子城高铁站

  太子城高铁站以白色为主色调,鸟瞰之下犹如镶嵌在群山之间的明珠,凸显了冬奥冰雪文化元素,高铁站与太子城冰雪小镇颁奖广场相连,走出车站就进入了小镇,它是世界上首座建在奥运村内的车站。

  高铁站客运枢纽工程是集高铁、公交、游客大巴、社会车辆、出租车换乘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工程,功能上实现了与太子城高铁站的无缝衔接。赛时,可满足冬奥会期间高峰小时发送6000人接驳需求。赛后,从高铁站到达冬奥村和各大滑雪场的时间也只需要15分钟。

图片

[责任编辑:李雅雯]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