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赛区守护者靳小石:“雪如意”旁许下承诺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2022-02-09 19:10:43
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在进行中,在赛场的冰雪世界中,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正在为全体参赛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他们就是由各家冬奥定点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保障队。
健康报开设“对话冬奥赛场守护者”专栏,通过一位位冬奥医疗保障队队员的讲述,去感受冰雪世界的速度与激情,也借此领略医者的别样风采。
本期对话人物
靳小石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山地转播中心医疗站医疗官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张家口赛区山地转播中心医疗站的概况
靳小石:前几天,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飘起雪花,场馆、赛道银装素裹,格外美丽。在位于有“雪如意”之称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旁,就是赛区山地转播中心。
作为国内外新闻媒体大本营,这里是本届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各项赛事报道的集散地,各国语言在这里交汇。我所负责的转播中心医疗站就设在中心内,承担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作和山地转播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
每天早上,我会召集团队开一次15分钟左右的晨会,对昨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今天的工作进行部署。在临床工作20多年,晨会交班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流程,可以很好地查漏补缺。所以,我也把这样的模式带到了冬奥会的赛场上。
外事无小事。山地转播中心是本届冬奥会赛事组织工作的重要窗口,医疗站是展现冬奥会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窗口之一。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医疗站会为张家口赛区所有新闻媒体记者及工作人员提供每天24小时的国际化医疗保障服务,我们的工作也会在各国媒体的“放大镜”下接受检验。
医疗站是怎样筹建的?
靳小石:山地转播中心医疗站由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负责建设和赛时运营,配备医疗团队和救护车辆。医疗站内部医疗建设是从2021年11月份开始的,我刚来这里时,医疗站只有几间空空如也的房子。时间紧迫,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用最短时间打开局面。在那段时间里,我经常上一秒还在以医疗官的身份协调医疗站建设,下一秒就变身装卸工人,搬桌椅、抬设备,监督设备安装和调试,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终于,医疗站在今年元旦前基本完工。
1月8日,来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和张家口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障团队进驻山地转播中心医疗站,包括12名医务人员和3名救护车司机,我再也不是“光杆司令”了。
医疗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备了急诊内外科救治、危重患者救治和转运功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内外科医师、护理人员和药学人员。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还为医疗站配备了除颤仪、心电监测等医疗设备和药品。如果有新闻媒体记者或工作人员得了小病,不用出转播中心就能得到救治,如果得了重病,也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和规范转运。
诊疗和防疫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靳小石:张家口赛区海拔高、气温低,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同时,团队必须将摔伤、急腹症等可能发生的疾病纳入预案。前些天,就有2位中方场馆工作人员前来就诊,其中一位女士出现头晕、手麻症状,血压也偏高。医疗保障团队在详细检查后,判断患者为劳累导致血压增高,为其开具口服降压药,并进行用药指导。患者症状缓解满意离开后,我又针对接诊过程进行了复盘。
针对医疗保障和疫情防控要求,山地转播中心医疗站在赛前已制定多项工作预案,并进行了实战演练。
自冬奥会比赛开启,赛区内实行全过程全流程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培训、会议和岗位服务等所有工作、生活环节的疫情防控规定。一旦出现人员发热等情况,将迅速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及时上报,做好转运的相关处置。山地转播中心医疗站组建了疫情防控小组,从人员构成、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到具体消杀、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置等一一明确细化。
在竞技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无论何时,医疗保障绝不能出错。冬奥会医疗保障需要国际化的医疗服务,标准高、要求严,我和团队在工作中会反复推敲每个诊疗细节。大家在“雪如意”旁许下承诺,力求工作零瑕疵。
[责任编辑:戴美超]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